其他
中医药发展的前世今生,一文读懂
中医药发展简史
起源(远古-史前时期) 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,医药起源于人类社会实践和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。如《帝王世纪》记载:“伏羲氏……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,以拯夭枉矣。”
早期卫生活动(夏-春秋) 殷墟出土的甲骨约16万余片,其中与疾病相关的有323片,共415辞,所记载的疾病名称大约有20多种;《尚书》《周礼》《诗经》等书中,对热病、昏迷、浮肿、逆产、不孕等疾病有初步记载;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逐步提高,精气神学说、阴阳五行、天人相应等基础理论开始萌芽。
理论体系初步形成(战国-三国) 《黄帝内经》《难经》《神农本草经》《伤寒杂病论》四本著作陆续诞生,标志着中医药学理论已基本形成。
全面发展(西晋-五代) 中医学各科充分发展,《新修本草》《针灸甲乙经》《经效产宝》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《肘后救卒方》《千金要方》《外台秘要》等著作持续涌现。
突出的成就与医家创新(宋-元) 官方重视医学教育并持续完善医政制度,比如宋代设立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惠民局 ,成立国家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局,出现教学模型针灸铜人和《新铸铜人俞穴针灸图经》。同时,病因病机、法医、针灸、内科、外科等临证各科也有突出成就,各家学说层出不穷,呈现争鸣之势。
再实践和理论新发展(明-清·鸦片战争前) 中医药文献整理总结和各科都有新的发展,如李时珍著《本草纲目》,集药物学之大成;在同传染病作斗争的过程中,形成并发展了温病学派,中医传染病学初步建立。
中医的人文情怀
故事一 坐堂
汉献帝建安中期,张仲景任长沙太守,当时官箴规定,太守不得擅进民屋。为了给百姓治病,张仲景决定每月初一和十五,大开衙门,让百姓前来问诊治疗,久而久之就成为惯例。后人把在中药店行医的中医称为“坐堂医生”,以此纪念张仲景。
董奉是与华佗和张仲景齐名的医者,曾在江西庐山一带隐居。他医术高明,看病从不收取报酬,只要求患者在他家周围种植杏树。时间一长,被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,栽下的杏树也蔚然成林。董奉在杏林中建了一座仓房,并贴出告示:杏子成熟时,只需拿一些粮谷放在仓房,就可自行取杏。后来,董奉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穷苦百姓。数年之后,他驾鹤西归,“杏林”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。
中医的智慧结晶
中医养生基本理论
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